专业内涵:不能乱点鸳鸯谱
考生的志愿,除了大学,就是专业的选择,这两者在志愿中都缺一不可。
如何选择专业的方法,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自己的理想志趣、性格与特长来选择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,在未来的学习、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。只要有了这个“主心骨”,就可以大胆取舍,果断选择。例如你想当老师,还是想做医生,还是想做记者、法官、会计师、电脑专家等等,换句话说你就是对哪些兴趣较高。考生一旦确定了兴趣所在,在选择上就可围绕这一兴趣的主题来做文章。
说到选专业,我们要注意对热门与冷门的选择。所谓的“热门”和“冷门”专业是相对的,暂时的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。考生及其师长必须考虑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,以长远的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“热门”和“冷门”专业。这个时期的“热”可能就是下个时期的“冷”,“热”到巅峰往往就是“冷”的开始。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,“冷门”和“热门”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“热门”专业当然好,但要看是否适合自己,不能只听别人说某专业就业方向、就业前景、以及工作环境和待遇如何如何,就不管三七二十一,也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,去盲目跟风填报。考生千万别不顾自己的爱好而一味追求“热”,挤独木桥。否则,落榜的几率就大得多。事实是,只要考生报考适合自己的、感兴趣的即使是“冷门”专业也一样可学出成果。反之,再“热门”的专业,如果不适合自己,即使考上了,也往往学不好,也可能将一事无成。每年,大学里很多人申请转专业,甚至有的人还会因为专业不适合自己而退学重来,这些人要么是不知道专业的真正内涵,要么是没找到自己的兴趣、爱好、特长所在。
其次,要了解专业的内涵。这就是具体对专业的了解。如果我对自己的兴趣已经确定,下一步就是找到与兴趣相关的专业,就需要对相关专业的内涵进行了解。一般了解一个专业常常先从专业开设的课程、培养目标、就业方向等几个部分着手,再进一步全面了解专业的学科发展、师资力量、硬件条件等,既要看“表”,又要看“里”。尤其读那些看似相似的专业,更应该弄清之间的区别。如“社会工作”与“社会学”是不是一个专业?“汉语言文学”是不是就比“汉语言”多两个字?物流工程与物流管理究竟有什么区别?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到底有什么不同?公共管理、工商管理、行政管理这三个“管理”有什么分工不同等等。就拿社会工作与社会学来说,社会工作专业是按照国际标准多角度培养学生“积极参与社会”、“恰当应对变化”等方面的综合素质;而社会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、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的专业人才。在选专业时,面对一些名称相似的专业,一些家长和考生常常会因为“乱点鸳鸯谱”而造成诸多遗憾。
还有很多从字面上难以说清的专业,也需要从专业课程、培养目标等方面去了解专业内涵,如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、电子商务等。
认识专业还要注意一个问题,就是单从专业名称上片面地认为这个专业将来可能是做什么的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望文生义,比如看到专业前冠有“国际”之名的都以为今后工作肯定与“国际”打交道。
现在,越来越多的高校甚至独立学院都推出了按大类招生的政策。按大类招生对我们来说,最大好处就是填报志愿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宽。一个大类相当于一个“专业集群”,每个大类中又有若干个专业。我们如果填报这样的几个“集群”,志愿选择的范围就更大了。但按大类填报志愿也要注意一些细节。一般来说,大类招生进校一年或两年三年后,还是要分流到具体的专业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专业这一问题上来。所以,在填报志愿之前,我们应该了解某大类包含的专业有哪些,其中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如果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,就要另做他选。